唐山思达自闭症-唐山孤独症教育
服务热线:0315-5926100(唐山校区)0312-5675100(保定校区)

过度的溺爱不是在疼孩子而是在害孩子,自闭症孩子最佳的治疗时期是2----6岁,错过了这个时期,很可能会耽误了孩子的终身性发展。面对自闭症孩子,父母唯一能做的就是调整心态,理智坦然的面对现实,根据孩子的自身发展状况,用爱心和耐心最大限度的帮助孩子改善现状。

1.把孩子当做正常人


生存技能和生活自理是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存能力,自闭症孩子也一样需要这些基本生存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不妨把他们看成是正常的孩子,营造一个让他们学着自己照顾自己的氛围,比如自己穿衣服、穿鞋,自己吃饭,自己洗手、洗脸;学习适应环境和与人配合。但设定的目标应贴近孩子,同时把这个将要达到的目标分解成一个个细小的目标,一点点地、分步骤去实现,使他们稍稍努力就能看到成果;之后反复练习,将成果巩固下来。因为,对一般孩子来说很容易学会的生活技能或短时间内就能养成的良好习惯,孤独症孩子却要学习半年或更长的时间。


2.将自理能力的培养寓于游戏中


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孤独症儿童也不例外,游戏是孩子幸福的源泉。游戏比较容易激励孤独症孩子克服困难,达到目的,锻炼他们具备顽强的意志。



  为了让孩子认识自己的杯子、脸盆、毛巾,家长可以做一些“找朋友”的游戏,首先为他们准备了各种形象生动可爱的贴纸,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认一认,说一说,然后贴在相应的脸盆、杯子边上,再拿着手中的贴纸找朋友,知道自己喜欢的贴纸贴在哪儿,哪儿就是自己放东西的地方,并及时给予肯定强化。在反复的练习中大部分孩子都能顺利地找到属于自己的东西,边玩边学,轻松愉快,十分开心。




 


3.适当拒绝孩子的要求


自闭症孩子大多数都是自我封闭的,拒绝未来物品的变化和刺激,缺乏主动性。很多时候家长对孩子都是有求必应,孩子将手指向一物品,就立即拿给他,甚至孩子的目光落到哪儿,家长就立即将东西拿过来,这样太过满足的方式,孩子不需动口、不需动手,自己的要求就可以得到满足,渐渐地孩子没有语言刺激、没有语言交流的模式就会形成,所以,在适当的时候家长要学会拒绝孩子的请求。


  拒绝的目的是为了刺激孩子的需求,比如,孩子在渴了想喝水的时候,家长不要主动把水递给孩子,要让他自己去找爸爸妈妈要水,孩子只有有了需要,才会有要说话和行动的动机。



 


结语:自闭症孩子就像是蚕宝宝,父母的溺爱就像是那把剪刀,只有放下手里的剪刀,放下对自闭症孩子的溺爱,让自闭症孩子的自理能力得到锻炼、自我服务能力得到发展,自闭症孩子才有可能用自己的力量“破茧成蝶”。